Sustainable practice
永續實踐報導
正隆65:以「紙」建立跨領域永續解方
2024年,迎接集團成立65周年,正隆秉持與自然共榮的初心,持續深化「紙」自然為本的解方。作為全球首批 TNFD 註一先行者,正隆透過創新 3R PLUS 資源全循環技術及跨域合作,整合多方利害關係人資源,擴大循環永續的規模與成效;讓簡單的一張紙,成為能同時促成環境、生態和社會三重效益的最佳解方。
強調自然為本,擴大3R PLUS循環經濟影響力
減少樹木砍伐,為地球種下二次森林,是正隆推動S.M.A.R.T.智慧減碳製造的初心。藉由持續深化循環技術,正隆台灣製造鏈回收紙及廢棄物資源化比例已是業界標竿,更打造唯一同時擁有FSCTM Recycled、環保標章與碳足跡標籤三重驗證的家紙品牌。2018年起,正隆繼續透過創新及研發升級循環規模,以紙塑分離技術建構台灣全紙容器再生供應鏈,消化過半數島內廢紙容器,減碳貢獻卓著。此外,亦整合農林資源及造紙三循環:產品、能源及水資源,開創全台最大3R PLUS資源全循環商模,提升循環經濟影響力;更研發獲農業部有機資材驗證的100%再生環保抑草紙,除減少耕地塑膠地蓆殘留物汙染,也以本土物料緩解小農有機栽植的進口成本,用一張紙實踐現代農耕轉型。
註一: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紙」與台灣共好 認養1萬公斤有機契作米,送暖近千名資收個體戶
呼應「自然永續,紙向淨零」集團65周年目標,正隆力挺自然友善農耕,不僅跨產業延伸自然為本精神,使用100%再生紙研發環保抑草紙,扭轉傳統塑膠地膜難分解、農藥殘留的土壤危害;未來,正隆期能針對四大類農經濟作物(果樹、蔬菜、花卉、特用作物)持續推廣,強化永續農業轉型力度,讓紙成為跨領域的脫碳經濟解方。本次稻米收成之際,正隆也動員企業志工大隊實地前往雲林縣斗南鎮視察收成成果,學習及交流有機農業的經營模式;更主動認養萬斤相關契作米,將永續成果與員工、供應鏈資收個體戶分享,推廣「吃得安心」食農教育也結合社會公益投入;未來將持續完善契作米認養專案,加深共好成效,力挺台灣永續實踐。
Plant for the Planet,修復千萬山林自然碳匯價值
守護森林的重要性,不僅是為保護地球上過半數已知物種的棲息地,更能避免儲存於其中,占比達30%的有機碳釋出、減緩全球暖化。過去,正隆藉由深化再生原料及技術,確保每張紙的製造皆不對原生山林造成危害,每年再生超過160萬公噸的回收紙,為台灣種下2.1萬公頃註二的二次森林。近年,洞察氣候變遷加劇造成的野火危害,正隆推展更積極的永續森林及生態政策,從守護走向修復,期望以土壤碳匯提升減碳效益。除持續支持原始林維護,確保營運工廠與臨近綠帶的共榮發展,正隆更透過深化產學合作,於65周年之際,與國立中興大學循環經濟研究學院共同投入惠蓀林場火燒跡地復育計畫;並攜手100多位正隆員工眷屬及供應鏈夥伴於4月13日,在董事長鄭人銘及國立中興大學校長詹富智的帶領下,一同種下500棵樹苗。該計畫更應用NASA Landsat衛星監測技術,透過6年期監測及養護計畫,確保新植林對動物棲地及山林碳匯價值修復帶來積極影響力,修復因野火損失的碳匯價值,提升土壤碳匯並強化減碳效益。此外,亦邀請在地泰雅族、賽德克族加入植林活動及未來養護,創造地方生態及社區就業雙贏,為守護台灣多添一份用心。
註二:每使用1公噸回收紙等同保留20棵樹、每公頃林地約可種植1,500顆樹(依農業部一般林地獎勵造林規定)。保留2.1萬公頃二次森林=(使用160萬公噸回收紙*20顆樹)/1,500顆樹=21,333公頃。


以人為本:深耕「綠領及AI」職能,厚植企業永續韌性
深信「人才為本」是企業永續經營的關鍵,正隆制定10年培育計畫,以「正隆人才學院」系統化培養內部講師,充實智紙4.0戰略人才庫。面對全球永續挑戰及數位轉型浪潮,2024年正隆持續提升員工訓練時數,辦理實體課程創歷史新高達47梯次,共計1,878人次參與;其中更有近半數為AI相關訓練,總計達9門、21梯次。透過總計達105小時的數位課程,及890位課長與主管級以上同仁參與,正隆於策略、設備、人才管理多方位推動智慧轉型,強調高品質的產銷量能及穩定的減碳效能,正式步入低碳AI應用元年。未來,正隆將持續加強綠領與智慧人才的培育,為企業創造永續競爭韌性。
以前瞻思維打造多元共融職場,完備產業綠領人才庫
配合企業治理及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規劃,正隆聚焦前瞻性的人才培育。對內,擬定10年培育計畫,目標在2030年培育300位內部講師、提升員工平均訓練時數至48小時、推動海內外輪調,鼓勵多元化職涯發展,同時建立優秀人才推薦及透明建言管道,完善國際人才培育與新世代接班計劃。透過正隆人才學院的三大培訓架構—E化學習平台、TPM全面生產管理,以及優良案例全員提案制度,全面提升營運與生產效率,近三年創利超過10億元。對外,則由基礎教育開始,於全台打造31座100%再生紙圖書館,結合體驗學習提升孩子環境意識,讓永續理念從小紮根。另以大專院校為綠領人才孵育基地,2022年創立亞洲首座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投入農林資源循環和自然碳匯研究;同時,以產業共好共學為目標,嫁接產官學研資源,串聯供應鏈開設iPAS鑑定專班,升級產業鏈智慧製造競爭力。此外,積極搭建產學合作,提供各式實習機會及獎學金,並發展鄰廠環境特色專案,投入林地復育、生物多樣性監測等多元計畫。強調「人才為本」,正隆致力打造多元共融的幸福職場,全方位布局並充實國際化的綠領人才庫,確保產業未來的永續韌性與競爭力。
AI應用元年:鏈結製造、管理與銷售,強化集團永續「智造力」

四大韌性行動:建構永續淨零產業鏈
面對全球永續低碳供應鏈時代,產業鏈人才庫建置及升級是強化國際競爭力的關鍵。為提升供應鏈永續韌性,正隆作為產業龍頭,秉持「以大助小」的理念,透過盤點供應鏈轉型實況,聚焦「低碳、數位、激勵、賦能」四大韌性行動,達成有效議合並輔導升級;提升本土廠商永續韌性,開創國際訂單及融資機會,構建永續淨零生態系。
強調產業共學共好,攜300家關鍵夥伴升級低碳智慧製造競爭力
.jpg)
.jpg)